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AI整理:2018年關稅戰是否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問:2018年關稅戰是否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2018年的川普關稅政策引發了多國的報復性關稅行動。以下是主要國家的反應與措施:

中國

報復措施: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後,中國迅速採取對等報復:

7月6日: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包括農產品(大豆)、汽車及化工品。

8月23日:對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涵蓋能源產品和機械設備。

9月24日: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5%-10%關稅,涉及食品、原材料及部分工業品。

歐盟

報復措施:

6月22日:歐盟針對美國鋼鐵和鋁關稅,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摩托車、威士忌、牛仔褲以及農產品(如橙汁)[23][22]。

歐盟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法律挑戰,指責美國關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22]。

加拿大

報復措施:

7月1日:加拿大對價值166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涵蓋鋼鐵、鋁及其他299種商品,包括乳製品、威士忌和睡袋。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批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關稅是荒謬的。

墨西哥

報復措施:

6月5日:墨西哥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包括豬肉、奶酪、蘋果和鋼鐵。

印度

計劃性報復措施:

印度於2018年6月宣布計劃對價值2.41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但實施時間延後至2019年6月。

這些報復性行動顯示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美貿易,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多邊貿易衝突,導致各國採取針對性措施以保護自身經濟利益。


AI整理:2025/04/07 深夜~~推特或是任何社交媒體上面,川普有無發表任何關稅戰的言論?

 推特或是任何社交媒體上面,川普有無發表任何關稅戰的言論?

根據最新的報導,川普近期在其社交媒體平台 Truth Social 上多次發表關於關稅戰的言論,尤其針對中國的貿易政策和報復性關稅進行了強烈批評。

川普的相關言論

1. 威脅加徵關稅

川普表示,如果中國不在2025年4月8日之前撤回其增加的34%報復性關稅,美國將從4月9日起對中國商品再加徵50%的關稅[10][11][12]。他還補充說,所有與中國的會談將被終止[11][13]。

2. 批評過去的貿易政策

川普在另一篇貼文中提到,過去的美國領導人允許其他國家「剝削」美國,並強調其政策旨在糾正全球貿易失衡[14][15]。

3. 形容關稅政策為「藥物」

他將目前的關稅政策比喻為「藥物」,認為這是解決貿易問題的必要手段,即使會帶來短期的經濟波動[14][15]。

4. 其他社交媒體活動

川普還提到,他正在與其他國家(如日本和以色列)進行貿易談判,但對於那些採取報復措施的國家,他則採取強硬立場[12]。


10. https://www.pbs.org/newshour/politics/trump-threatens-more-tariffs-on-china-after-beijing-said-it-would-retaliate 

11.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live/trump-tariffs-live-updates-trump-threatens-additional-tariffs-on-china-markets-remain-jittery-191201930.html   

12.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rump-threatens-50-more-china-162228001.html  

13. https://www.cnbc.com/2025/04/07/trump-tariffs-live-updates-stock-market-crypto.html 

14.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tariffs-stock-market-52a00ea2bb92a067ee72343941b02cd4  

15.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2093qgx14po    



2025年4月5日 星期六

AI整理:2018年關稅戰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問:2018年關稅戰的主要事件有哪些

以下是2018年中美關稅戰的主要事件時間表:

日期                 事件

2018年1月22日 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和太陽能板徵收高額關稅,開啟貿易保護主義的序幕。

2018年3月1日 川普宣布對全球鋼鐵和鋁進口分別徵收25%和10%的關稅。

2018年3月22日 川普簽署總統備忘錄,依據「301條款」針對中國智慧財產權問題,計畫對                                    6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2018年4月2日 中國對128項美國商品(如水果、豬肉)加徵報復性關稅,總值約30億美元。

2018年4月4日 美國公布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稅清單,中國隨即宣布對大豆、汽車等500                                    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

2018年6月15日 美國確認將於7月6日起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並計畫對額外                                        160億美元商品徵稅。

2018年7月6日 美國正式對340億美元中國商品徵收25%關稅,中國同步對等報復,標誌著貿                                    易戰全面爆發。

2018年8月23日 美國對剩餘16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中國同步實施報復措施。

2018年9月24日 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中國對60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                                        5%-10%關稅。

2018年12月1日 在G20峰會上,美中達成90天停火協議,暫停新增貿易措施並展開談判。

這些事件顯示了美中雙方在2018年的多輪攻防,從初期的鋼鋁產品到後期的大規模商品清單,貿易戰逐步升級並影響全球經濟和市場穩定。


2025年4月4日 星期五

指數變化(2025.04.02) 開始透過AI做整理

指數變化(2025.04.02) 開始透過AI做整理

上周焦點:

非農業就業人數變化:

·       2025年3月: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了228,000人,高於預期的135,000人。主要增長來自醫療保健(+54,000)、社會援助(+24,000)以及運輸和倉儲行業。零售業的就業也有所增加,部分原因是罷工結束後員工返回工作崗位[1][2][3]。

·       失業率:略升至4.2%,仍保持在近一年來的窄幅範圍內[3]。

ISM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PMI):

·       2025年3月:ISM製造業PMI降至49.0,低於2月的50.3,顯示製造業活動萎縮。新訂單、就業和生產均下降,而價格壓力因關稅政策加劇[4][5]。

芝加哥FED景氣指數:

·       2025年2月:芝加哥聯儲國家活動指數(CFNAI)上升至0.18,顯示經濟增長加速。生產相關指標貢獻+0.19,而消費和住房類別貢獻為-0.01[6]。

M2貨幣供給額年增率:

·       2025年1月:M2貨幣供給同比增長3.9%,高於前一月的3.8%。這反映出貨幣供應量穩步增加[7]。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

·       截至2025年3月29日的一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降至224,000人,比前一周減少1,000人,顯示勞動市場仍然強勁[8]。

耐久財訂單月增率:

·       2025年2月:耐久財新訂單增加0.94%,達到2892.9億美元,同比增長4.77%。此數據表明製造業需求有所改善[9]。

消費者信心指數:

·       2025年3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降7.2點至92.9,創四年來最低水平。短期收入、商業條件和就業市場預期均下降,反映出消費者對經濟前景的擔憂加劇[10]。

REFERENCE:

1.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non-farm-payrolls

2.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us/us-job-growth-beats-expectations-march-2025-04-04/

3.       https://www.bls.gov/news.release/archives/empsit_04042025.htm 

4.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business-confidence

5.       https://ycharts.com/indicators/us_pmi

6.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chicago-fed-national-activity-index

7.       https://www.ceicdata.com/en/indicator/united-states/m2-growth

8.      https://tradingeconomics.com/united-states/jobless-claims

9.      https://ycharts.com/indicators/us_durable_goods_orders

10.   https://www.aljazeera.com/economy/2025/3/25/us-consumer-confidence-plunges-to-four-year-low 

本周愛看:

    啥都不用刊了,請直接GOOGLE 出普+關稅+報復

星期二,2025年4月8日

·       批發貿易銷售與庫存(Monthly Wholesale Trade: Sales and Inventories):上午10:00公布,涵蓋2025年2月的數據[11]。

星期三,2025年4月9日

·       批發貿易銷售與庫存:上午10:00公布,涵蓋2025年2月的詳細報告[11]。

星期四,2025年4月10日

·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上午8:30公布,涵蓋2025年3月的數據。這是衡量通脹的重要指標,市場高度關注[12][13]。

·       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上午8:30公布,反映截至4月6日的一周內的勞動市場狀況[14][15]。

星期五,2025年4月11日

·       生產者物價指數 (PPI):

o   月增率(PPI MoM):上午12:30公布。

o   核心PPI月增率(Core PPI MoM):上午12:30公布。

o   核心PPI年增率(Core PPI YoY):上午12:30公布[15]。

·       密西根大學信用指數

o   2025年4月初步數據 將於 4月11日(星期五)上午10:00 EDT 公布[21][22]。

o   此指數是美國消費者對經濟、個人財務狀況以及未來商業條件的看法的重要衡量工具。由於該指數反映消費者支出意願,其變化可能對市場走勢產生顯著影響。

本周指數變化: 











2025年4月3日 星期四

ai整理:20250404 川普 關稅解放日後,美國科技股 拋售有無對應報告?

  問:在川普 關稅解放日後,美國科技股 拋售有無對應報告?

做空作多,請都幫我整理

川普的「關稅解放日」政策於2025年4月2日正式宣布,導致美國科技股出現顯著拋售,全球市場也因此陷入波動。以下整理了做空和做多的相關分析及策略:

科技股拋售背景

川普宣布對所有國家實施10%的基準關稅,並對特定國家加徵更高的關稅(如中國的整體關稅升至54%),引發市場恐慌[1][2]。

此政策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科技公司影響尤為顯著,例如蘋果(Apple)因其90%的生產集中在中國,預計將面臨高達395億美元的額外成本,導致股價下跌8.8%[2]。

半導體、AI伺服器等硬體製造商也因進口成本增加而受到衝擊,相關ETF如iShares Semiconductor ETF下跌9.1%[2]。

做空分析與策略

1. 短期市場壓力:

o 科技股(尤其是半導體和硬體製造商)因供應鏈成本上升和利潤率縮減,可能繼續面臨拋售壓力[2][3]。

o 選擇做空受影響較大的公司,如蘋果(AAPL)、Dell(DELL)、HP(HPQ),以及相關ETF[2][4]。

2. 期權策略:

o 投資者可使用「collar策略」,即買入看跌期權以限制下行風險,同時賣出看漲期權以抵消部分成本[5]。

3. 全球經濟影響:

o 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全球貿易摩擦和經濟衰退,投資者可選擇做空與國際供應鏈密切相關的行業,如零售和能源板塊[2][3]。

做多分析與策略

1. 長期投資機會:

o 儘管短期波動加劇,但AI、雲計算等技術仍具備長期增長潛力。專家建議逢低吸納「Magnificent Seven」中的大型科技股,包括蘋果、微軟(MSFT)、谷歌(GOOG)、亞馬遜(AMZN)等[5][4]。

o 此類企業具備強大的現金流和研發能力,可能在未來技術浪潮中保持領先地位[4]。

2. 分散化投資:

o 投資者可考慮將部分資金轉向等權重指數基金(如Xtrackers S&P 500 Equal Weight ETF),減少對大型科技股的過度依賴[4]。

3. 高增長科技股:

o 尋找具有創新能力且財務穩健的中小型科技公司,如Super Micro Computer、Alkami Technology等,其收入和盈利增速均超過20%[6]。

結論

短期內,美國科技股可能面臨更多下行壓力,但長期而言,技術創新仍是重要驅動力。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的投資者,可選擇避險或分散化策略;而具備長期視野的投資者則可考慮逢低吸納優質科技股或配置高增長型股票。

 

有無法人、或是投資公司(例如高盛),直接平倉多頭部分,直接開始加碼空頭倉位的數據整理?

根據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等機構的公開數據與市場監測報告,法人與投資機構在川普關稅政策前後的倉位調整如下:

多頭平倉與空頭加碼數據

1. 科技股大規模拋售

o 高盛數據:2025年3月對沖基金對科技股的淨拋售量達5年新高,單週賣出規模創6個月最快速度,其中75%的賣壓集中在AI硬體製造商[7][8]。

o 區域分布:北美科技股淨流出量最高,佔全球科技股拋售總額的62%[9]。

2. 個股做空集中度

o 摩根士丹利報告:截至3月底,對沖基金前三大做空標的為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特斯拉(Tesla),空頭倉位總值分別達48億、32億、28億美元[7][8]。

o 半導體板塊:iShares半導體ETF(SOXX)空頭持倉量較2月增加37%,反映市場對供應鏈成本上升的擔憂[10][9]。

3. 多頭部位縮減

o 高盛監測:對沖基金在3月將科技股多頭倉位削減至近5年最低水平,尤其「科技七巨頭」(Magnificent Seven)的多頭淨曝險下降19%[7][8]。

o ETF動向:Invesco QQQ Trust(納斯達克100指數ETF)的機構持股比例從2月的68%降至3月的61%,顯示法人資金撤出[9]。

策略性調倉模式

1. 期權市場動態

o 對沖基金大量買入科技股看跌期權(Put Options),3月未平倉合約量增加42%,其中蘋果(Apple)與特斯拉的看跌期權交易量創單月新高[10][7]。

o 同時賣出看漲期權(Call Options)以對沖成本,導致科技股期權隱含波動率(IV)上升至35%,高於5年平均值的22%[9]。

2. 區域性避險

o 歐洲汽車股遭同步拋售,空頭倉位比率(Short Interest)從2月的4.8%升至3月的7.1%,主因川普擬對進口車加徵25%關稅[10][8]。

o 新興市場股票淨流出達120億美元,為2020年以來最高單月紀錄,其中亞洲科技股佔流出總額的55%[11][9]。

機構觀點與預測

高盛分析:若關稅全面實施,科技股未來3個月可能再跌8-12%,但長期建議逢低布局現金流穩健的雲端服務與AI軟體公司[7][9]。

摩根大通(JPMorgan)警示:散戶買盤可能引發「軋空」(Short Squeeze),尤其估值偏低的中小型科技股風險最高[8]。

此數據顯示機構投資者已提前佈局避險,並透過衍生性商品與區域配置降低風險,反映市場對貿易衝突升級的預期。

 

1.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live/trump-tariffs-live-updates-steep-liberation-day-tariffs-rock-markets-reverberate-across-the-world-191201769.html 

2. https://www.reuters.com/technology/apple-shares-drop-7-frankfurt-after-trump-tariffs-china-2025-04-03/      

3. https://apnews.com/article/stocks-markets-rates-tariffs-52dbb020a4c41122e31669c2da236d67  

4. https://www.trustnet.com/news/13444077/magnificent-seven-bear-market-time-to-ditch-your-tech-funds    

5. https://www.morningstar.com/news/marketwatch/20250402160/its-trumps-liberation-day-how-investors-should-prepare-for-a-choppy-stock-market-after-april-2-tariffs  

6.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us-high-growth-tech-stocks-110806133.html 

7.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finance/hedge-flow-hedge-funds-flee-techs-stocks-before-tariffs-take-hold-says-goldman-2025-03-31/     

8. https://news.futunn.com/en/post/54938445/goldman-sachs-influenced-by-tariff-concerns-hedge-funds-are-heavily     

9. 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4-03/hedge-funds-braced-for-trump-tariffs-with-historic-march-selloff      

10.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wealth/how-hedge-funds-have-positioned-trumps-liberation-day-2025-04-01/   

11.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business/international-business/will-trumps-tariffs-trigger-another-market-sell-off-fiis-cash-out-stir-worries-investors/articleshow/119912682.cms 


AI整理:20250404 川普 2018第一次貿易戰時,當時股市跌了多久

 問:川普 2018第一次貿易戰時,當時股市跌了多久


2018年川普政府發動第一次美中貿易戰後,股市的波動主要集中在幾個關鍵時期。以下是相關情況的整理:


1. 貿易戰開始與市場反應:


·       2018年3月22日,川普宣布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並於7月6日正式對價值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稅,中國也立即採取對等反制措施[1][2]。


·       這一系列政策引發了市場恐慌,美國股市在消息公佈後出現明顯下跌。例如,標普500指數和道瓊工業指數在當時經歷了多次單日大幅波動[2][3]。


2. 股市下跌的持續時間:


·       在2018年貿易戰初期,股市的下跌並非持續不斷,而是隨著貿易政策的進一步升級或緩和而波動。具體來說:


o   2018年3月至7月期間,美股經歷了多次下跌,但之後有所反彈。


o   9月24日,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後來提高至25%),市場再次受到衝擊[2][3]。


3. 長期影響:


·       雖然市場在短期內因貿易戰消息出現劇烈波動,但美股在2018年底前逐漸穩定,並在2019年初隨著美中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預期而回升[2][3]。


總體而言,2018年第一次貿易戰引發的股市下跌主要集中在政策宣布和實施初期(如3月和7月),但並未持續整年度。市場的波動性主要與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密切相關。



1.       https://web.wtocenter.org.tw/mobile/page?pid=338870&nid=126


2.       https://zh.wikipedia.org/zh-tw/中美贸易战   


3.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business/timeline-key-dates-in-the-us-china-trade-war-idUSKBN1ZE1AA/  


AI整理:20250404 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開公司,是否為假新聞

問:台積電與英特爾合作開公司,是否為假新聞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包括《The Information》、《路透社》和《中央社》,台積電與英特爾已達成初步協議,計劃成立一家合資企業,共同營運英特爾的晶片製造工廠。根據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將持有新公司20%的股份,而英特爾及其他美國晶片製造商將持有剩餘股份[1][2][3]。


這項合作案似乎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支持,白宮與商務部官員積極介入,旨在解決英特爾長期面臨的經營困境,同時提升美國晶片產業的競爭力[4][5][3]。然而,目前雙方尚未正式對外發表評論,也未有最終定案[6][5][3]。


因此,這則消息並非假新聞,而是基於可靠消息來源的報導,但仍需等待進一步的官方確認。





這項合資案是否已經正式簽署


目前並無可靠消息顯示台積電與英特爾的合資案已經正式簽署。根據現有的相關報導,該合作案仍處於初步協議階段,尚未有公開的正式簽約或最終確認的消息[7]。如果有進一步的發展,可能需要等待官方公告或更多權威媒體的更新報導。



問:合資企業的主要業務將是什麼


根據多方報導,台積電與英特爾計劃成立的合資企業主要業務將集中於晶片製造和晶圓代工。該合資公司預計接管並營運英特爾部分現有的晶片製造工廠,專注於晶圓生產和代工服務[8][9][10]。


此外,台積電可能會派遣工程師提供技術支援,以確保英特爾的2奈米及3奈米晶圓廠能順利運作,並協助提升其生產能力[11][12]。這項合作旨在穩定英特爾的營運困境,同時加強美國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13]。





1.       https://udn.com/news/story/6811/8652443


2.       https://www.ctwant.com/article/407410/


3.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504040011.aspx   


4.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404/2937286.htm


5.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67022 


6.      https://news.tvb.com/sc/finance/67ef1715ec361c0a9ea00fcc/财经-據報英特爾與台積電商設合營公司-營運英特爾晶片生產設施


7.       https://tw.nextapple.com/local/20250312/5202399BC165C4D5663541A9B1B61730


8.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776


9.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652443


10.   https://www.cna.com.tw/news/afe/202504040011.aspx


11.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2133001.aspx


12.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international/blog/3018059


13.    https://technews.tw/2025/04/04/tsmc-reportedly-tentatively-agrees-to-joint-venture-with-intel-under-pressure-from-the-white-house/

AI整理:20250404 美國財政部長,在公布關稅後,有無任何聲明?

 

美國財政部長,在公布關稅後,有無任何聲明?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川普總統於4月3日宣布新的關稅政策後發表了多次聲明,主要內容如下:

1.      呼籲各國避免報復
貝森特強調,各國應避免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採取報復行動,因為這可能導致局勢升級。他建議各國「深呼吸,觀察情勢發展」,並表示如果不採取報復措施,這次的關稅可能是最高點,不會進一步加劇
[21][22][23]

2.     關稅作為談判上限
貝森特指出,新關稅政策中的稅率被設置為「上限」,各國可以通過與美國談判來降低這些稅率。他認為這提供了一個窗口期,允許各國在4月9日更高關稅生效前進行協商
[23][24]

3.     對美國經濟的長期展望
貝森特表示,這些關稅政策旨在為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奠定基礎。他提到,美國此前面臨潛在的金融危機,而新的政策方向將使經濟走向更穩定的軌道
[21][23]

4.     對貿易逆差的看法
貝森特認為,美國作為貿易逆差國在貿易戰中具有優勢,而貿易順差國往往在此類衝突中處於不利地位。他再次呼籲各國不要急於採取對抗措施,以免進一步惡化局勢
[22]

總體而言,財政部長的聲明試圖緩解全球對新關稅政策的擔憂,同時為美國政府的行動辯護。他強調避免報復的重要性,並暗示關稅可能是談判策略的一部分。

2025年4月2日 星期三

產業當沖整理:2025/04/02~2025/03/13


































 

ai整理:20250403 課徵台灣32% 半導體業未列入?

問:課徵台灣32% 半導體業未列入?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針對台灣商品課徵的32%關稅並不適用於半導體產品。以下是相關資訊的整理與分析:


半導體業免稅的確認

白宮聲明:


根據白宮發布的事實清單,台灣的半導體產品被列入豁免清單,與其他豁免商品(如銅、藥品、木材、能源等)一樣,不受新關稅政策影響。


美國商會的聲明:


美國在台協會(AmCham Taiwan)表示,半導體是台灣對美出口的重要產品,並強調這一產業對美國供應鏈穩定性至關重要,因此不在此次關稅範圍內。


專家觀點:


專家指出,對台灣半導體徵收關稅可能對美國自身科技產業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因為美國企業(如Apple、Nvidia、Qualcomm等)高度依賴台灣的晶片供應。


免稅原因

供應鏈安全考量:


台灣生產超過90%的全球先進晶片,美國高度依賴這些晶片來支持其科技產業和國防需求。徵收關稅可能擾亂供應鏈並推高成本。


美台經濟合作的重要性:


台灣是美國第七大貿易夥伴,雙方在高科技產業上的合作對區域經濟穩定和增長至關重要。豁免半導體關稅有助於維持這種互惠關係。


避免雙輸局面:


徵收半導體關稅可能迫使美國企業支付更高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同時也會削弱台灣半導體製造商的競爭力。


未來可能變化

潛在的新政策:


雖然目前半導體產品被豁免,但白宮官員透露,未來可能針對半導體行業實施其他形式的政策,例如要求更多生產轉移至美國。


台灣的應對措施:


台灣政府和企業正在密切關注美方政策變化,同時制定應急計劃以應對潛在風險。


結論

目前,美國針對台灣商品的32%關稅不適用於半導體產品。這一決定主要基於供應鏈安全和經濟合作的重要性。然而,未來仍可能出現政策調整,因此台灣半導體業需保持警惕並制定應對策略。

AI 整理:2025/04/03 美國財政部長的最新言論有哪些重要內容

 

美國財政部長的最新言論有哪些重要內容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針對川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言論,主要涉及關稅的實施、談判可能性以及對國際貿易夥伴的建議。以下是整理的重點內容:

重要言論與政策解釋

1.       關稅政策的最高上限

o   貝森特確認,新的關稅政策已設定為各國「最高上限」,例如中國商品的累計關稅達 54%,歐盟商品為 30%。他指出,這些高額關稅是基於各國對美國商品的現有關稅和非關稅壁壘計算得出的[39][40][41]

2.       談判窗口仍然存在

o   貝森特表示,儘管川普政府已公佈具體關稅數字,各國仍有機會通過談判來降低這些稅率。他強調,美國願意與貿易夥伴進行協商,但前提是各國需要採取行動降低自身的貿易障礙,例如減少非關稅壁壘或取消不公平補貼[42][43]

3.       避免報復性措施

o   貝森特在接受彭博電視採訪時,敦促各國不要採取報復性措施。他表示:「只要不報復,目前的關稅就是最高水平。」他建議各國保持冷靜,並等待美方進一步行動[40][43]

4.      政策目標與背景

o   貝森特支持川普的立場,認為這些關稅旨在保護美國工人和製造業,並反擊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他指出,美國長期被「掠奪」和「剝削」,現在是時候優先考慮本國利益[41]

市場與外交影響

1.       市場反應

o   新關稅政策公佈後,美股出現震盪,零售商如Target和沃爾瑪的股價分別下跌5%和4.7%。這反映了市場對高額關稅可能推升商品價格的擔憂[39][44]

2.       外交壓力

o   歐盟、中國、印度等主要貿易夥伴已開始向美方尋求談判機會。歐盟官員表態希望避免汽車和製造業領域的高額關稅,而印度則願意降低部分商品的進口壁壘以換取更有利條件[44][42][43]

結論

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的言論表明,美國新關稅政策雖然強硬,但仍保留一定的談判空間,各國可以通過降低自身貿易壁壘來減輕影響。同時,他警告各國避免報復,以免引發更大的貿易緊張局勢。未來幾週,美方是否展開實質性談判將成為全球貿易格局的重要觀察點。

ai整理:2025/04/02 川普 解放日 關稅公布 簡單整理

 以下為AI協助整理:連結

問:幫我整理 4/2公布的川普關稅

2025年4月2日,美國前總統川普宣布了一系列新的關稅政策,標誌著他所稱的「解放日」的到來,這些政策對全球貿易體系產生了重大影響。以下是主要內容整理:

關稅政策概要

1.       基礎關稅

o   對所有國家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礎關稅,將於2025年4月5日凌晨12:01(美東時間)生效[1][2][3]

2.       「互惠關稅」

o   對於對美國出口徵收高額關稅的國家,美國將根據其對美國商品的關稅水平徵收約一半的稅率,但最低為10%[1][4][5]

o   針對特定國家的更高關稅將於2025年4月9日生效[4][2]

3.       特定商品與國家

o   鋼鐵與鋁材:已自3月12日起對所有國家徵收25%的關稅[1]

o   汽車:計劃對所有進口汽車徵收25%的關稅,預計本週內實施[1][6]

o   中國:34%的進口關稅[4][3]

o   歐盟:20%的進口關稅[4][3]

o   台灣:32%的進口關稅[4]

o   其他國家如南韓(25%)、印度(26%)、以色列(17%)等也被列入更高的關稅範圍[4][5]

4.      例外情況

o   加拿大與墨西哥暫時不受新政策影響,但仍需遵守先前因毒品與移民問題而實施的相關關稅政策[4][2]

政策目標與背景

·       川普表示,此次關稅旨在解決美國長期貿易逆差問題,重振製造業,並減少對外國供應鏈的依賴。他認為貿易逆差已成為「國家緊急狀態」,威脅到美國經濟與國防安全[2][3]

·       他強調,這些措施是為了恢復「經濟獨立」,並指責過去的美國政府未能有效保護本國利益[4][3]

影響與反應

·       經濟影響

o   預計將提高消費品價格,包括汽車、電子產品和服裝等,可能引發通貨膨脹並抑制經濟增長[6][3]

o   美國股市在宣布後出現下跌,科技與消費類股受到特別打擊[1]

·       國際反應

o   多數貿易夥伴可能採取報復性措施,引發全球貿易戰風險[7][3]

o   部分盟友可能尋求談判以減輕影響,但川普表態強硬,要求各國「自力更生」[5]

結語

川普此次的關稅政策代表了美國貿易政策的重大轉變,不僅旨在縮小貿易逆差,也試圖重塑全球貿易規則。然而,其長期效果仍有待觀察,尤其是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局勢可能受到衝擊的情況下。


問:中國到底被課徵多少關稅? 中國是 20%+34%=54%??

根據最新消息,美國對中國商品的累計關稅率確實達到了 54%,並非僅僅是 20% 加上 34% 的簡單疊加。以下是具體分析:

關稅細節

1.       原有的20%額外關稅

o   在2025年之前,美國已對中國商品徵收了20%的額外關稅[14][15]

2.       新增的34%對等關稅

o   根據川普政府的「對等關稅」政策,對中國商品新增34%的懲罰性關稅[16][17][18]

3.       累計稅率達54%

o   美方官員確認,累計關稅率將升至54%,這表示新的34%關稅是在原有20%基礎上疊加計算,而非替代或簡單相加[19][20][17]

影響與解釋

·       累計54%的高額關稅將對中國出口美國的商品造成重大衝擊,特別是機電產品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出口品類[14][15]

·       此政策反映了美國對中國貿易逆差的強硬態度,並試圖迫使供應鏈重組或企業回流美國設廠。

總結來看,中國被課徵的累計關稅率確定為 54%,其中包含原有的20%額外關稅和新增的34%懲罰性對等關稅。

問:那台灣到底是32%關稅,還是32+20 ?

根據川普政府的最新關稅政策,台灣進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課徵 42% 的累計關稅,而非僅僅是32%。以下是詳細解析:

關稅細節

1.       10%基準關稅

o   川普宣布對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徵收10%的基準關稅,這是普遍適用的基本稅率[21][22][23]

2.       32%對等關稅

o   台灣對美國商品課徵64%的關稅,因此美國根據「對等關稅」政策,向台灣商品課徵一半,即32%的額外關稅[24][23][25]

3.       累計稅率:42%

o   根據白宮的說明,台灣的總關稅率包含10%的基準關稅與32%的對等關稅,累計達42%[21][22][23]

結論

台灣輸美商品的總關稅率確定為 42%,由10%的基準關稅和32%的對等關稅組成。這一政策將對台灣出口商造成顯著影響,尤其是在科技與製造業領域。

問:所以,中國是20%基準關稅再加上本次的34%。

        其他國家是基準關稅+本次公布的稅率這樣?
        可以整理完整,並解說一下嗎?

川普於2025年4月2日宣布的新關稅政策,對所有國家徵收10%的基準關稅,並針對部分國家額外徵收「對等關稅」。以下是完整整理及解釋:

關稅結構

1.       基準關稅

o   所有國家進口商品均需支付10%的基準關稅,將於4月5日生效[26][27]

2.       對等關稅

o   根據各國對美國商品的課稅水平,美國額外徵收約一半的「對等關稅」,以反映貿易逆差和非關稅壁壘[28][29][27]

o   對等關稅將於4月9日生效[30][27]

主要受影響國家及累計關稅率

以下為部分國家的累計關稅率(基準10% + 對等關稅):

國家/地區

基準關稅

對等關稅

累計關稅率

備註

中國

20%

34%

54%

中國被視為主要目標,累計最高[28][31]

越南

10%

46%

56%

貿易順差大且非關稅壁壘高[29]

台灣

10%

32%

42%

科技產品出口占比高[32]

歐盟

10%

20%

30%

汽車及製造業出口具競爭力[28][26]

日本

10%

24%

34%

高端製造業出口顯著[33][29]

南韓

10%

25%

35%

電子產品出口具優勢[33]

印度

10%

26%

36%

農產品及工業品出口占比高[33]

柬埔寨

10%

49%

59%

累計最高之一,依賴美國市場[33][29]

 

解釋與影響

1.       累計方式

o   每個國家的累計關稅率由基準10%加上額外的對等關稅構成。例如,中國的累計54%,包含原有的20%的基準關稅和新增的34%的對等關稅[28][31]

2.       政策目標

o   川普政府希望通過高額關稅縮減美國貿易逆差,重振製造業,並減少對外部供應鏈的依賴[30][26]

3.       全球影響

o   此政策可能引發報復性措施,加劇全球貿易緊張局勢。

o   美國消費者可能面臨更高商品價格,導致通貨膨脹風險升高[30][27]

結論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採取「基準+對等」模式,具體累計率因各國與美國的貿易逆差及非關稅壁壘而異。中國、越南、柬埔寨等貿易順差大的國家受到最嚴重影響,而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也面臨顯著壓力。這些措施可能重塑全球貿易格局,但同時帶來經濟和政治上的挑戰。

1.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live/trump-tariffs-live-updates-trump-reveals-liberation-day-tariffs-across-over-150-countries-191201863.html    

2.       https://www.whitehouse.gov/fact-sheets/2025/04/fact-sheet-president-donald-j-trump-declares-national-emergency-to-increase-our-competitive-edge-protect-our-sovereignty-and-strengthen-our-national-and-economic-security/   

3.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tariffs-liberation-day-2a031b3c16120a5672a6ddd01da09933      

4.      https://www.cbsnews.com/news/trump-liberation-day-new-tariffs-us/       

5.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unveils-global-reciprocal-tariffs-2025-04-02/  

6.      https://www.reuters.com/world/us/trump-escalate-global-trade-tensions-with-new-reciprocal-tariffs-us-trading-2025-04-02/ 

7.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5/4/1/what-are-trumps-liberation-day-april-2-tariffs

8.      https://www.euronews.com/business/2025/04/03/trump-announces-10-reciprocal-global-tariffs-with-higher-rates-on-some-nations      

9.      https://timesofindia.indiatimes.com/world/us/donald-trump-announces-reciprocal-tariffs-heres-full-list-of-countries-affected/articleshow/119919995.cms        

10.   https://economictimes.com/news/international/global-trends/trumps-liberation-day-tariffs-these-dirty-15-countries-are-likely-to-be-worst-hit-by-us-presidents-move/articleshow/119909685.cms    

11.    https://www.kiplinger.com/taxes/whats-happening-with-trump-tariffs

12.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1jxrnl9xe2o

13.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live/trump-tariffs-live-updates-trump-reveals-liberation-day-tariffs-across-over-150-countries-191201863.html

14.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2504020382.aspx 

15.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03/8650101?from=edn_newest_index 

16.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amp/story/121468/8650606

17.    https://www.nownews.com/news/6666720 

18.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4-03/963662

19.   https://www.cna.com.tw/news/aopl/202504033001.aspx

20.  https://uanalyze.com.tw/articles/4063713247

21.    https://www.cw.com.tw/article/5134770 

22.   https://m.cnyes.com/news/id/5921283 

23.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5-04-03/963662  

24.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599/8650605

25.   https://www.worldjournal.com/wj/story/121468/8650606

26.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1jxrnl9xe2o  

27.   https://finance.yahoo.com/news/trump-ends-liberation-day-suspense-with-new-10-worldwide-tariff-and-additional-tariffs-for-certain-countries-203505695.html   

28.  https://www.forbes.com/sites/saradorn/2025/04/02/trump-announces-reciprocal-tariff-rates-54-for-china-20-on-eu-live-updates/   

29.   https://www.newsweek.com/trump-reciprocal-tariff-chart-2054514   

30.  https://apnews.com/article/trump-tariffs-liberation-day-2a031b3c16120a5672a6ddd01da09933  

31.    https://www.morningstar.com/news/marketwatch/20250402518/trumps-china-tariffs-will-total-54-heres-what-hes-charging-other-countries 

32.   https://focustaiwan.tw/business/202504030001

33.   https://www.euronews.com/business/2025/04/03/trump-announces-10-reciprocal-global-tariffs-with-higher-rates-on-some-nations    


AI整理:2018年關稅戰是否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問:2018年關稅戰是否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2018年的川普關稅政策引發了多國的報復性關稅行動。以下是主要國家的反應與措施: 中國 報復措施: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後,中國迅速採取對等報復: 7月6日: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包括農產品(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