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分析股票資料時,小編最早接觸到的第一部分是營收這塊,針對營收,在財務分析這塊,小編當時時空背景為VBA書超級少(15年前),到處都還是VB6.0 C#的書籍年代,小編還停留在使用黃金雙手剪下貼上卷商資料做一點點基本財務分析。
但小編自身是念工業管理的,感覺這流程實在是太浪費生命了,便開始了自主學習VBA的這條路,因小編以前學習過VB,有一點點書本基礎,所以跨入這塊還不算太難,廢話太多了,呵呵。
在自主學習SQL前,都還是單獨靠EXCEL累績整理的資料,不論新舊都是靠EXCEL累積,慢慢的發現EXCEL限制了,便轉向SQL彙整資料。
但營收這塊還是透過EXCEL整理,發現實在太慢了,因為資料都在SQL上,要先自SQL複製資料到EXCEL,再透過EXCEL去分析,這過程實在太浪費CPU時間了。
AI年代最強的是工具使用,小編透過AI協助下,更進一步自主學習SQL分析與整理資料的這塊,對比後發現EXCEL跑1小時的分析,SQL僅需要30秒,沒錯!!就是30秒,然後再把資料匯出來,寫入EXCEL,整體花不到3分鐘。
小編,開始有一些體悟,資料量低時,透過EXCEL玩玩資料,簡單分析,似乎好用。
海量資料(例如105年~114年營收資料的分析),EXCEL一樣可以跑,但電腦記憶體明顯火速消耗,以及CPU利用率實在難以提升利用率(EXCEL單緒限制);轉換為SQL語法,神!!不同工具的差異就出現在這,用對工具,效率提升不只一倍;但這也建立在小編願意學習,願意多磨多研究下,故標題才寫"定期檢視才能突破"。
更完整的標題"時空與需求不同,要定期檢視才能突破"。
現在是AI時代,小編很多想法也付諸AI做實現,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