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2018年關稅戰是否導致其他國家對美國實施報復性關稅
2018年的川普關稅政策引發了多國的報復性關稅行動。以下是主要國家的反應與措施:
中國
報復措施:在美國對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後,中國迅速採取對等報復:
7月6日:對價值34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包括農產品(大豆)、汽車及化工品。
8月23日:對16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25%關稅,涵蓋能源產品和機械設備。
9月24日:對6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5%-10%關稅,涉及食品、原材料及部分工業品。
歐盟
報復措施:
6月22日:歐盟針對美國鋼鐵和鋁關稅,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包括摩托車、威士忌、牛仔褲以及農產品(如橙汁)[23][22]。
歐盟還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法律挑戰,指責美國關稅違反國際貿易規則[22]。
加拿大
報復措施:
7月1日:加拿大對價值166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報復性關稅,涵蓋鋼鐵、鋁及其他299種商品,包括乳製品、威士忌和睡袋。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批評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徵收關稅是荒謬的。
墨西哥
報復措施:
6月5日:墨西哥對價值3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包括豬肉、奶酪、蘋果和鋼鐵。
印度
計劃性報復措施:
印度於2018年6月宣布計劃對價值2.41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但實施時間延後至2019年6月。
這些報復性行動顯示出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美貿易,也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多邊貿易衝突,導致各國採取針對性措施以保護自身經濟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