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ai:政策轉向之台灣金控業匯損 5月到7月

 小編上週覺得,新光金、台新金根本暴漲,所以刊到新聞,說金控大利多,也好奇刀底是啥神奇的東西讓金控瞬間賺翻。

畢竟政策就是最強的基本面

問ai,幫忙整理:

q&A:我有一個題目有興趣

不包含這個月,過去2個月台灣金控業匯損新聞一大堆。

但這個月突然沒有了,可以幫我整理新聞嗎?

--------------------------------

台灣金控業匯損新聞整理(2025年5月、6月、7月)

2025年5月、6月:匯損新聞頻傳

5月匯損災情嚴重

2025年5月,台灣金融業受新台幣強勢升值影響,壽險業單月爆虧逾1,066億元,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合計單月盈轉虧488億元,創下史上最慘紀錄123。

匯損壓力導致壽險業大幅減碼股票、拉高現金水位,資產配置轉趨防禦4。

金管會於6月緊急鬆綁外匯準備金等政策,協助業者減緩匯率波動衝擊15。

6月匯損壓力明顯下降

6月新台幣升值幅度僅0.09%,壽險業匯損壓力大幅減輕678。

金管會推出三大暫行措施,包括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調整、外匯準備金新制等,10家壽險業者申請適用6789。

14家金控6月合計稅後淨利638億元,全部轉為獲利,擺脫5月虧損陰霾61011。

上半年(1-6月)金控業獲利2,192億元,年減約35%,主因仍為4、5月匯損衝擊12139。

2025年7月(本月):匯損新聞明顯減少

7月新聞焦點已不再集中於匯損,多數報導指出,6月匯損壓力已經大幅緩解,金控業者獲利恢復正常610714。

匯損話題淡出主因:

新台幣升值趨緩,央行強力穩匯。

金管會政策奏效,壽險業及金控業者財報顯著好轉。

股利收入、資本利得進帳,彌補前期虧損714。金控業新聞重點轉向獲利回升、上半年財報、各家金控排名等主題126109。

小結

5、6月匯損新聞大量出現,主因新台幣暴力升值與政策調整。

7月匯損新聞明顯減少,因政策及市場因素使壓力大幅緩解,新聞焦點轉向獲利回穩與財報表現。

-------------------------------------------

q&A幫我整理金控業淨利表現,按照5至7月份,各月份表現

台灣金控業2025年5至7月淨利表現整理

5月:匯損衝擊、單月罕見虧損

14家金控5月合計稅後虧損約68.5億元,為歷來單月第二大虧損。

匯損嚴重拖累壽險型金控,部分銀行型金控仍維持穩健獲利。

單月獲利排名:

國泰金:52.4億元(單月獲利王)

兆豐金:31.8億元

玉山金:28.5億元

中信金:21.15億元

第一金:20億元

富邦金、凱基金、新光金等壽險型金控單月出現大額虧損12。

6月:政策奏效、獲利全面回升

14家金控6月合計稅後淨利638億元,全數轉為獲利3456。

匯損壓力大幅緩解,壽險型金控多數轉虧為盈。

單月獲利排名:

富邦金:118.5億元(單月、累計、EPS三冠王)

國泰金:71億元

中信金:111.6億元

兆豐金:48.25億元

華南金:33.32億元

元大金:65.45億元

新光金:16.7億元(但上半年仍累計虧損)

7月:新聞重點轉向財報與獲利回穩

7月上旬尚未有完整單月淨利數據,新聞重點多聚焦6月及上半年財報。

上半年(1-6月)14家金控合計稅後淨利2,192億元,年減約36%36。

上半年獲利排名:

富邦金:513.4億元(EPS 3.49元)

國泰金:約457.5億元(EPS 2.88元)

中信金:358.4億元(EPS 1.78元)

兆豐金:181.9億元(EPS 1.23元)

玉山金:167.5億元(年增31.7%)

華南金:116.8億元(年增4.16%)

新光金:累計虧損295億元(唯一虧損金控)

淨利表現比較表(單位:億元)

月份 14家金控合計稅後淨利 主要事件/說明

5月                      -68.5                         匯損衝擊、罕見虧損

6月                      638                         政策奏效、全數獲利

1-6月累計     2,192                         年減36%,獲利回穩

5月匯損衝擊嚴重,6月政策與市場回穩帶動金控業轉盈,7月新聞重點聚焦上半年財報與獲利回升

---------------------------

Q&A 6月:政策奏效、獲利全面回升。

這點,是那些政策?

2025年6月金控業政策奏效的主因

6月金控業獲利明顯回升,主要歸功於主管機關(金管會)針對匯損壓力推出多項暫行政策措施。這些政策重點如下:

1. 調整責任準備金計提基礎

金管會允許壽險業者調整責任準備金的計提基礎,減緩新台幣升值對資本適足率與獲利的衝擊。

這項措施讓壽險公司在面對匯率波動時,能更有彈性調整財務結構。

2. 外匯準備金新制

推出外匯準備金新制,放寬準備金提存標準。

允許業者在特定條件下,分年提列外匯準備金,降低單月匯損對獲利的影響。

3. 其他配套措施

金管會加強監理協助,提供業者政策諮詢與彈性調整空間。

鼓勵壽險公司強化資產負債管理,提升避險效率。

央行穩定匯市,減緩新台幣劇烈波動。

4. 政策成效

10家壽險公司申請適用新政策,顯著減輕匯損壓力。

14家金控6月合計稅後淨利638億元,全部轉虧為盈,顯示政策發揮明顯成效。

這些政策組合,有效協助金控業與壽險業者緩解匯損衝擊,促使6月獲利全面回升,並讓市場信心恢復。

-----------------------------

Q&A 所以我可以白話理解為,本來有匯損就有準備金的計算,現在可以分期攤,這樣?

你這樣理解大致正確,但還可以再補充細節:

過去遇到匯損時,壽險公司必須依規定提列「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但提列的速度和金額有嚴格限制,無法一次性大幅沖抵匯損。

**新政策(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新制)**上路後,金管會允許壽險公司將特定項目的準備金(如不動產增值特別準備、營業損失準備等)轉列到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等於把過去存下來的「救命錢」拿來用,可以100%全額沖抵當期匯損,讓損益表不會因短期匯率劇烈波動而大幅虧損。

同時,每月固定提存比率也調高,未來要把更多盈餘存進外匯準備金,以強化壽險業對抗匯率風險的能力。

白話來說,就是遇到匯損時,原本只能慢慢提、慢慢攤,現在可以把過去存下來的錢一次拿來沖抵,讓帳面損失大幅減少。但這也代表未來有匯兌利益時,這些利益也要全數提存進準備金,不能直接反映在獲利上。

所以,你說的「本來有匯損就有準備金的計算,現在可以分期攤」這句話,意思接近,但其實是「可以把過去累積的準備金一次沖抵」,而且未來提存比率也會提高,讓準備金水位更厚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指數變化(2025.08.29) 開始透過AI做整理

 指數變化(2025.08.29) 開始透過AI做整理 上周焦點: 8/19(二)   美國房屋開工率 5%月增  美國建築許可月增率 月增2.8% 8/20(三)   美國房貸綜合指數 月減0.5%  美國30年期房貸利率 6.69%  美國15年期房貸利率 5.8~5.71%...